**

廖君楠 Junnan Liao

**

1204851077.jpg

现任American Musical and Dramatic Academy (AMDA)Assistant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Outreach.全面负责AMDA南非、东欧、全亚洲的国际学生招生市场工作。 2012-2014就读于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整合营销硕士项目,主攻广告购买,电视媒介分析,市场传媒策略咨询,社交媒体解决方案等领域。同年在纽约创立同名留学工作室,为美国本土客户以及中国大陆学生提供定制化留学申请方案。2008-2009年 供职于中国最大的留学咨询机构-太傻咨询担任高级咨询师,独立负责包括文、商、理工在内的客户全套留学咨询业务,服务客户多达350人,成功建立并拓展了中国高端留学领域艺术、建筑、设计、音乐等文科疑难学科申请案例;2005-2009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,曾先后在LG (China), Publics 阳狮中国任职。


写在2019年6月末: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纽约今年的夏天,好像也不太热。

这个过去的5-6月真的很闲,很闲。每天上班用我的话说就是划水,我的老板搬去了


写在2012年10月: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,在偌大的世界里做一些小小的事情

没有宏伟的商业计划 没有利益熏心的尔虞我诈 更没有强人所难的push与sale

从豆瓣的小组到这个小站 中间曾经无数次得想要怎样一个媒介才能搭起我与大家的平台

我想简单 简洁 直接 是我想表达的所有

这就是我 一个典型的80后男生 我总说世事无常 今天你想要的 就要去争取 不然 转瞬即逝

12岁之前的我跟大家一样,在南方一座小城里成长,父母的管教严厉却也生的几分所谓“好学生”的优越感。没有担心过生活会是什么样子,没有担心过小学之后我要到哪里念书,更没有担心过家里会不会突然少了一个人。

2000年,12岁的我当知道再也喊不醒已经永远睡去的母亲之时,也没料到我的生活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我生性敏感,家里人说我内向。也许是的,母亲的离世的确让我感觉自己比别人缺少很多东西,虽然以前总会责骂体罚的父亲至此之后再也没有教训过我,哪怕拉扯一下衣服。但是少了终究是少了。父亲无力经营自己的事业,沉迷在股市的泥潭中无法自拔,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在每况愈下。我印象中父亲从来不会陪我去逛街,每次要购置衣服就扔点钱给我,独立这个词应该就是在那时候贴在了我的脸上,一直到现在。5年的时间,我坚持到了高考,当时只有一个想法:远远的离开我的家乡,真的是远远的。

2005年,一个人背着行囊去到北京。偌大的北京城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。为了挣学费与生活费,2005年10月1日,我记得非常清楚,我人生第一次兼职便是在当年国贸地铁C出口发传单。除去工友之间的插科打诨也算乐趣,心里偶尔还是会想:“我还能让大学生活怎样呢?” 于是,开始做更多的兼职,学校几乎就没怎么呆,工作中认识了不少的朋友,也开始熟悉北京这种城市。调侃它变态的大风,抱怨怎么可能吃蘸麻酱的火锅,殊不知,7年半之后当我离开之时,我会如此的想念它。

2007年 当时正在准备保险资格考试,远在英国的姐姐告诉我 干嘛不去考个托福GRE,以后找工作还能用。那是第一次我接触到了留学,第一次听到这些词汇。美国这样只停留在影像中的国度我还真没想过要去。当年的12月1日,从打工的储蓄中拿出1370,在校外的一个网吧里报上了2008年5月17日的第一次托福。突然有种感觉,我上道了。还记得当年一起刷考位的同学四个,其他三个都在国内结婚生子了,一切都好奇妙。

2008年我开始全身心复习考试。5.12大地震之后5天的考试,我记得非常清晰。北航的考点,好新,也好严。考完也好激动,虽然不知道怎样,也理所当然给自己来了个大大的假期。之后的GMAT也接踵而至,那之后想去报个新东方的2980的GMAT班我都望而却步,无奈之下跟同学朋友借钱,不知道是巧还是怎样,新东方那年突然放出了一个大班1790。我就像捡到便宜一样报名了,那年暑假在学院路地大的宿舍里度过了复习的暑假。充实,也充满希望。年底的申请自己弄的,共申请了4个,全都拿到了录取了。denver还给我9K的奖。但是我心里比谁都清楚,我是完全不可能去美国的。我连存款证明的钱都没有,也从未跟家里人提过这档子事儿。declined掉所有的录取,一下子就释怀了。只是心里已经知道,美国我一定会再去的。

2009年年初开始工作。因为大学四年一直都在外面闯,所有工作之事也没多大困难。从LG做到ABC,从阳狮传媒到后来的太傻咨询,终究还是选择了太傻咨询一干就是三年半。

2010年 一时兴起在豆瓣上开起了“DIY留学小组”为豆友解答了许多申请相关的问题 虽然没有做到有问必答 但也尽到一些答疑解惑的目的. 工作虽然不难,但是水瓶B型的我哪能天天这样一成不变的过下去啊。每年我都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到处走走。从越南走到泰国,穿越太行山,西出阳光,北踏呼伦贝尔,我一直在想,只有不断的行走才能让思路不断的开化,接受新的东西。

2010年还干了些丢人品的事情。当时想,美国几大十万我没有,那香港我还能负担的起吧。于是港大,港城市的传媒申了,拿到了。等到要交deposit的时候,我又犹豫了。真的不是为了出去而出去,何况香港那弹丸之地也不算出国了。于是再次放弃,一切从新而来。

2011年年假是在香港过的。见了在黑石的同学,那高端洋气上档次的生活一下就刺激到我了。美国不能等了,纽约也等不及了。回到北京,换了新的房子,特意去宜家挑了特别适合学习的书桌,守着电脑耍考位。9月底终于报上了11月中旬的考位。要知道做留学的11月中旬那可是全年最忙的时候,那一个月正式备考的日子我终身难忘啊。白天给客户写PS,晚上给自己研究;白天说话说到爆胎,晚上回家还要对着电脑说口语。11月12日考完试,我真去钱柜吼了一个晚上。后来拿到美国签证都没有考完托福那天那么爽过。

2012年的春节没有回家。留在北京和学弟一起过的。在外求学的这7年多,我就回去过5次,每次5天,暑假全部在北京,也都习惯了。说实话,为了省那点机票,心里也挺难受的。但是我知道,面对2年下来3W4美金的学费,我必须自己挣。那时候就开始各种接客户,做的多就拿的多,半年下来,也算完成了自己的计划。

2012年7月,辞去了太傻咨询的工作。工作的同事都很舍不得,虽然一直骂公司如何讨厌,心里也存感激。7月的在成都,泸州呆了整整一个月。见了多年的老友,喝高了在人民南路滚街,不过真的很久很久很久没有这样轻松了,真的。在泸州老家安排好了家里的一些事情,给父亲付清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,给他做了60岁的寿宴。直到走时,我想“ 一如七年前的我,一个人去到北京,一无所有;现在,我要去纽约,也是一无所有。不过,我真的做到了.!”

于是 就是现在

坐在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的cafe里 写下上面的话语

想起2008年第一次开始走进申请之时的自己 忘不了在自习室里学长对我的帮助

还有好多飞友在考试申请中的相互鼓励

所以我想我的角色变了 曾经的我是如此希望获得帮助 犹如现在的你

前几天有个学生给我留言:“不管怎么样,还是非常感谢你。至少你的故事,能让我再次燃起一点骚年的勇气来!”

我想…这就是我想得到的答案…燃起你的骚年….

这个小站不是中介网站 也不是学校代理 更不是我个人blog

我想搭建一个平台 为DIY申请留学的你解答我力所能及的问题

同时为需要DIY指导的同学提供有偿的定制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