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了解您的担忧,也明白您的顾虑


 

一、我能申请什么国家和专业?

       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做事只有做精了,做深了才能有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钱。过去五年的时间,我所接触的所有关于国外申请的业务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文、商、理工、艺术设计等,对于专业申请特点把握到位。尤其加上我本科是市场营销出身,对于能创造性的在申请中提炼观点、整合资源是我的优势所在。对于我个人的思维特点而言,我对于文、商、艺术设计、建筑等专业的触角更加敏锐,当然也跟我个人的敏感的性格有关。但是每年的数据案例看来,理工科的成功率往往要大大高过人文学科,也是行业特点。目前,我正在组件一只由纽约大学医学院、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、纽约理工大学医学院、霍夫斯特医学院的M.D/D.O 组成的Medical 咨询团队,努力开阔M.D/D.O的专业申请领域。

       从国家来看,我目前主要服务的是北美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香港、新加坡地区的本硕专业申请。对于欧洲的国家目前还没有进行。我认为地区的不同会带来学校录取政策的不同,但是我本着以专业的角度出发,研究专业的通性,比以国家为标准进行业务划分来的更具体也更实在。

        我曾经与一位申请Marketing Communication的客户在商量PS的思路时候,因为我们都是学Marketing的,加之她也在PR/Ads行业工作了几年,对于我提出的一些思路和提点,她都能非常积极的回应。在中期修改的时候,她提出的点也让我感到意外的兴奋,真的是兴奋。是什么能让我们在办公室写着写着就跳在了桌子上拍案叫绝,我想除了兴趣,也就是激情了。我想,这也是我能给与你的.

 

二、你的优势是什么?

 

        1. 经历:

         这个经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。在过去的全职工作中,我经手了280个独立申请案例。意味着这280个申请者的所有咨询工作都有我来指导和完成:背景提升规划、文书写作、选校、陶瓷、签证。这个数据的积累让我有着一手的数据资源和统计结果,对于学校的录取把我胜于他人。第二,目前我在纽约有兼职为研究生院处理申请材料,更加熟悉了解了美国研究生院的招生流程和习惯,证实也修改了许多之前工作中的猜测,当然也有机会更正和完善之前出现的认知错误。

       2. 人脉

        之前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人脉几乎涵盖了全北京各大留学咨询机构,中介,外派机构。我们会定期分享特别的案例,更能帮助你看清你的对手。其次,280名往年申请客户现在都分布于英国,美国,加拿大,新加坡,香港各大高校。有在读,有毕业工作,这些我依然保持联系的客户也许就是你未来的学长学姐,关于申请目标专业的定位与思考又多了一层internal的帮助。

      3. 负责

       在过往的全职工作中,我从未收到投诉与质量问题,这在这个行业中是罕见的。其实一直倚赖的出发点我就觉得做申请工作贵在一个责任心,我自己2008年DIY的时候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,就像我现在理解你焦灼的看着这些信息时候的心情。你没有时间去处理大量的信息,却要依托给一个用服务费建立起来关系的陌生人手中,你的担心正是我的责任所在。所以我能说的是将心比心,我肯定做到“考虑在你先,做在你先”。

 

三、你跟中介有什么区别啊?

       我不是中介,因为我没有和任何的学校和机构有合作关系。市面上的中介都在不同程度上和学校有协议,意味着你的选校中应该会有一定的保底学校是能够确保你有录取,从而中介将会从你的首期学费中获得一定的回扣。中介与申请者往往站在纯粹的商业对立面进行各自的利益维护,拿到录取是唯一目的,好坏优劣不得而知。

       我也不是标榜着每年10个哈佛,20个UPenn的高端行业咨询翘楚。我从太傻咨询出身,我了解咨询的特点,也了解它的弊端。哪里可能每年那么多IVY?我做的客户有好有坏,但总能独辟蹊径找到自己适合的留学道路,我想这就是我咨询的意义。

       我没有像中介那样说出保证你录取的底气,因为我没有签约学校;我也不会像咨询那样狂言前20高端申请绝对没问题,然后没有录取全额退费,因为我不是挣快钱,我不是搞投资,我也不做广告。我能够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经验帮助你分析你的优劣势,哪怕是我花了一小时免费给你回邮件,我的价值也能在点滴中得到实现。其次,我不保证录取,是因为任何好的学校,好的项目是不会给出保证你录取的标准,申请之事变数太大,何以能够保证?如果你是TOP50的水平,申到了51都是我的失败,但是申到了49,都是我的成功,所以踏踏实实考好每一次考试,写好每一份文书,回好学校的每一封邮件,你的申请,不,是我们的申请,就会得到回应。

三、你的收费情况怎么样?

        因为每位申请者的需求不尽相同,所以我不方便在这里公布一个固定的数字。如有需要,请直接通过电话,邮件,微博私信,微信等工具取得联系。一定要告诉我你的背景,你的需求,你想得到的服务是什么,我才能有个定位。


四、你在美国纽约,我在中国,联系方便么?怎么沟通?

       夏时令纽约与北京时间相差12个小时,纽约比北京晚12个小时。我目前的学习任务不重,所有的时间都是很flexible, 所以沟通的时效性是可以保证的。

       目前我与客户都通过 Email, 电话,视频,微信,微博私信等及时联系工具进行沟通。 因为申请是有节奏的,需要保持的一定的联系频率就好。所以我认为问题不大。在此我再一次更新我的联系方式

 

电话:+1 917-288-0117(支持iMessage)/+86-13488860500
邮箱:liaojunnan@gmail.com
微博:@roger廖君楠
微信:roger0206或者QQ:175931393